(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日,长江商学院发布“MM中华艺术品指数”,发布人是曾联合创建世界十大资产指数之一——“梅摩艺术品指数”的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梅建平。 该指数由梅建平与纽约大学退休教授摩西(MichaelMoses)、上海社科院退休研究员姜国麟共同研究与编制而成,其包括价格指数、景气指数、流动性指数及艺术家热度四项指标。 梅建平介绍,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艺术品收藏持续升温。据2021年《巴塞尔艺术展和瑞银全球艺术市场报告》显示,中国占全球艺术市场的20%,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另据Statista数据统计,2022年全球艺术品交易量为678亿美元,其中颇为令人注目的是大中华地区及旅居海外华人艺术家的作品(简称“中华艺术品”)。为了给中华艺术品市场提供科学、系统、可比的指数体系,“MM中华艺术品指数”应运而生。 “MM中华艺术品指数”采用了苏富比、佳士得和菲利浦斯三大拍卖行在北京、上海、新加坡、巴黎、伦敦及纽约等六地的拍卖纪录。数据来源于这三家拍卖行的官方网站及艺术品信息平台artprice。其样本取自1988至2022年大中华地区及旅居海外华人共327位艺术家在三大拍卖行有重复上拍的作品,其中包括吴冠中148幅次、常玉128幅次、赵无极328幅次的拍卖交易价格,平均成交率为85%。其理论模型和编制方法则基于2002年《美国经济评论》发表的“梅摩指数”及最新研究成果。 在当天的活动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进一步就普通大众如何更好地进行中华艺术品的投资与收藏给出了各自的建议。 梅建平首先肯定了中华艺术品具有良好的抗通胀性,并认为,中华艺术品是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如果世界能维持和平与发展大势,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日益增长,对中华艺术品的需求也会与日俱增,这必将推动市场的进一步走高。” 此外,梅建平提醒,进行艺术品投资一个重要原则是不要超过个人财富的10%,艺术品投资虽然从长远来看是高收益的,但它的第一特点还是高风险,要做长期投资的思想准备。 上海沪申画廊主理人、艺术总监王钰表示,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可从三个维度考量:一是出于单纯的投资目的,建议参考权威数据,优选具备共识的“大蓝筹”;二是作为艺术品爱好者进行收藏,则建议跟随喜好进行收藏即可,不必考虑投资属性;第三,如果是出于投资及收藏的双重目的,则需要掌握三个原则,即“买得对,买得到,存得住”。此外,如果非专业藏家,建议跟专业机构合作,它们会帮助藏家与投资者过滤一些杂音和信息,这也是时间成本较低的方式。 藏家、策展人、长江商学院文创+项目校友马俊结合自身经验表示,艺术品收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即使是梵高等如今非常受欢迎的艺术家,其作品也是经过反复拍卖逐渐变成硬通货和共同认知,从而更具投资与收藏价值。对于非专业藏家,建议优先结合画廊及权威拍卖行的拍卖价格进行衡量。